【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高辰远”,不定期分享一些看书心得,推荐一些书荒时还能看下的书,也有一些对电影、电视的看法,喜欢就姑且看看,不喜欢可以直接取关!】【另外,再推荐下我的新书《大厦将倾》,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查清楚了?”万世俊的脸色说不上难看,但绝对与喜悦无关。身后,万平默默摇头。“进不去?”“太强,不敢进……”万世俊沉默了,良久,苦笑一声:“这都什么事嘛!好端端冒出个老怪物……”“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吗?”“不知!”万平摇头,回道:“周围已经没有认识的人了。”“那是……”万世俊突然笑了起来:“几百,没准几千年前人家都住那了,你会管你家门口的蚂蚁洞里换了几代蚂蚁?”“宇文恺当年修建大兴城的时候……”“这么说他知道的东西还不少咯,看来活得久一些果然还是有好处的!”调侃、自嘲解决不了问题,冷静下来的万世俊漠然道:“计划不变,派人看着,必要的时候……弄死他!”“好!”万平随即转身离去。万世俊起身,推开窗户,瞧着那处明显比别家更高许多的院墙,皱眉苦思:“他刚才那反应,到底什么意思……”鉴于徐党的努力,这一次长安城的百姓在事态结束并定性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动乱的缘由,并且即将参与进去。夜晚,宵禁犹在,徐党撒出去的猛料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即便徐番这个始作俑者也不敢确定。不过眼下有更多的事牵挂了他的心神,他也顾不得去记挂这些。“河北道御史来了没有?”“王御史已在书房等候,河南、河东、淮南道御史已让人迎去偏厅……”“户部呢?”“六个员外郎来了五个……”“五个?”徐番微惊,问道:“右相的人也来了?”施南亭点头。徐番沉思片刻,微微颔首。徐党这边上下联络通畅、迅捷,不比含元殿内的李林甫就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换茶水的频率实在不宜过快。对面的太子李亨也是一样,只能不停往嘴里塞桂花糕,实在咽不下去再喝口茶水……没办法,现在的时间不仅是金钱,也是官职和权力。要是就因为少吃了几块桂花糕,回头便少了一位尚书、几位员外郎,那这倒霉事找谁说理去?御座上的李隆基倒真没怎么关心儿子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胃口,他此刻正如望夫石一般等候着高力士的消息。“圣上,大喜啊!”没过多久,已经处理好全部手尾的高力士像赶了很远的路一样,气喘吁吁,匆匆赶来,进门的时候还绊了一跤。李隆基没心思去思考高力士的表现是否过于做作,而早就知道外界消息的李亨和李林甫也非常给面子,纷纷起身,一脸焦急的望来。骗人是门技术活,骗皇帝更是一门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入门的系统性课程。在场三位已经算是这门课程里最优秀的一批学员,私下里他们不断地竞争,以求拿到更好的成绩,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在面对唯一的主顾时,他们又十分默契,鉴于不断竞争中所积累下来的深厚友谊,他们比那些成绩不如他们的人更加了解对方,配合起来自然也就更默契。“叛逆博陵崔家已尽伏诛!”“好!”李隆基大喜。正如太原王家那位中年人所说,私军的尸体就是最好的罪证,李隆基以前不是没想过从这方面入手,然而七宗五姓各家私军战力惊人,别说长安的禁军不听调遣,哪怕真能如臂指挥,以每卫一万两千人的数量也不可能对集中起来的七家私军构成威胁,若大费周章后只能得到几具尸首,哪怕将罪名定下去,也只是徒增笑料。七宗五姓这次也是多年之下的麻痹大意,万万没想到李隆基会突然发疯,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崔家别苑尸横遍野,然其余六家却不曾抵抗且大呼冤枉……”高力士随即便将朝中几方大佬默认的结果用最适合的方式讲给李隆基听,这一次高力士的立场算是站在了百官这一边,但却依旧谨守自己底线——这样的结果对皇帝,对皇帝的权威将是最好的。朝堂再闹下去,损耗的是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威望,一个只能听任朝堂动荡的皇帝不仅会失去民心,也会让那些狡诈的官吏认为皇帝可欺,到时只要还有机会,这些人的野心就会再一次爆发出来。“只是博陵崔氏一家吗?”李隆基不是傻瓜,前后出入这么大,哪可能没有猫腻,只是七宗五姓势大,若好对付也传承不到今天。“陛下,叛逆之词不可尽信,不如将人收押,送至大理寺,由三法司会审?”这种时候李林甫可没有客气的说法,先把人弄到自己地盘,接下来和七宗五姓的谈判就会顺利很多。“右相所言极是!”李亨也插话道:“刀刃加身,什么话说不出来?还是让法司会审,也好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李亨这一次的目标只是借机脱身,然后再多抢一些位置回血,七宗五姓那样的庞然大物他老子身为皇帝都吃不下,何况他这个太子?还是交到同样是老怪物的李林甫手上比较妥当。相比贪得无厌,确保眼下已经吃到嘴里的东西能成功吞下去,更实际一些。“那好!”李隆基也有自己一番计较:“既是三司会审,让徐番也做主审吧!”相比李林甫,还是徐番这个老哥们在李隆基心里的位置更近一些。至于结果,李隆基并不担心。李党、徐党乃至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儿子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放过已经端上桌的一大盘肉。之前他清洗太子党的势力,为的也是腾出位置,提拔听话的新人,但眼前的情况让他认清了现状。七宗五姓这些世家豪门依旧还是朝堂上最大的一帮势力,他们分散在各大山头,跟着不同的老大吃饭,而自己身为皇帝、皇族,天然站在这些豪门的对立面。就连自己的儿子都要抢自己的位置,这些非同族的豪门又哪可能真心站在自己这边?无论豪门还是寒门,只要当了官,最后要争都是自己手上的权力。如果用更专业点的术语,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的中央权力争夺一直都是皇权和相权之争,也既是皇帝手中的行政权力不断被百官分润,而皇帝又不断想出新的办法将其夺回的一个过程。世家豪门想要争夺更多的行政权力好维持自己的地位,保护自家的财产,哪怕到了世家势力薄弱的后代,这样的争夺也永远不会减少。李隆基很明白,这样的争夺很考验皇帝的能力,李隆基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他……累了!即便他不愿承认自己逐渐老去,可再想让他像年轻那时一样每日花十个时辰处理朝务……这样的日子太累了,李隆基也已经累了很多年,现在他想休息,不想再活得那么累。人性总是好逸恶劳,所以需要坚强的意志、强力的约束好让自己奋力去做一些事。可一旦心中有了退缩,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后,偷懒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这一场由李亨挑起来的政斗最初曾让李隆基无比愤怒,可到了现在,李隆基的心态也逐渐变了,愤怒中带着一丝无奈,也带着一丝破罐子破摔的……纵容!毕竟是自己儿子,虎毒尚不食子,何况有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对祖宗的江山也算有个交代……诸如此类的念头在李隆基松懈心防后便潮水一般涌来,越来越多的借口支持着他。这一刻的李亨,沉浸在大难得脱的喜悦中,并没有发现父亲的变化。而稍稍察觉到一点的李林甫也不是很在乎这样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在这十几年里,他曾不止一次在李隆基身上看到过这种变化。每一次,他手中的权力都会逐步增加。至于对李隆基最为熟悉的高力士,却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圣上老了……”他也老了,高力士的心力也无法支撑他在这样烈度的争斗中保持以往的战斗力。养老、退路,成了高力士心中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而心态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两个老人身上,少年人的心态也有了说不清的变化。许辰其实还没有察觉到兄弟们太多的变化,他现在心中不断浮沉的念头乃是关于这一切的反思。这个世界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闯入者,他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更剥夺了太多人的生命。或许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