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所位于日照城的东面,是黄海岸边青岛至连云港段之间的一个小海港。实际上,就是由石臼嘴和它西南约有三、五海里的奎山嘴形成的弓形小海湾。石臼所原来只是个小渔村,建村来源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是宋代时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另一个说法是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但是,石臼村变成石臼所是在明初的时候,当时为防倭寇登陆袭扰,朝廷在石臼村设了个“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清康熙十八年重开海禁后,从石臼所出发的商船已经可以直通台湾岛了。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石臼所开来了德国人的轮船,拉来的是洋货,拉走的是粮食、花生油等鲁东南特产。等到日本人取代德国人占领青岛,从青岛到石臼所就有了不固定的航班。卢沟桥事变前,石臼所商会会长贺仁庵是华北最大的私人航运业主,拥有十几艘轮船,在青岛上海路和馆陶路交叉口设有“长记轮船公司总部”,另在天津和上海设有分部,从事海上运输业。当时,石臼所成了小贸易港,每年输出的货物近七百万担,输入的货物超过1200万担。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密谋攻占青岛,蒋介石命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沉船堵塞青岛港航道。贺仁庵积极响应沈鸿烈号召,将自家的十艘轮船沉了七艘,率先堵塞航道,“长记轮船公司总部”,随沈鸿烈撤退,并在石臼所一带组织抗日武装。贺仁庵之所以这么听沈鸿烈的话,是因为他和沈鸿烈交好,沈鸿烈帮过他的大忙。说起起因还是刘黑七匪帮,1931年9月,刘黑七匪帮1000多人窜到了石臼所附近,安营扎寨,准备攻占令他垂涎已久的石臼所。贺仁庵无奈,只好向主政青岛的沈鸿烈求救,沈鸿烈派军舰赶到石臼所,光是夜晚军舰抵达时的灯光就把土鳖刘黑七吓傻了,抱头鼠窜。从此知道贺仁庵和沈鸿烈交情匪浅,再也不敢打石臼所的主意。解围后,贺仁庵拿着石臼所大小商户出的款项,去青岛谢承沈鸿烈,不成想沈鸿烈没收一分钱,还不停地感叹国家无能,导致匪乱横行。贺仁庵回来后,石臼所民众感念沈鸿烈的恩德和清廉,无以为报,就在石臼嘴东南隅的四面环水、且高出周围的石礁上,筹资建造了航标灯塔。塔高13.7米,八面八角。坐标为:北纬35°2254‘,东经119°3324‘。一来为夜晚航行的船只导航,而来永记沈鸿烈的恩德。日军占领石臼所后,在石臼设有三个司令部,海军的陆战队驻在南门外,陆军驻在西北门里,宪兵司令部驻在十字街口南边路西,另外设立了青岛水产组合石臼所分所,作为石臼所的统治机关,管理水产、海运事务。小鬼子还修建了栈桥和四个大仓库,组织了劳工部,分舢板劳工和仓库劳工两种,舢板劳工专管从船上到码头之间的装卸工作,仓库劳工专管从仓库到码头之间的装卸工作。自从八路军收复鲁东南,石臼所就成了鲁东南根据地的重要水产基地,大海上出产的鱼啊、虾啊、海带啊,等等,都从石臼所装上鲁东南地区特有的独轮车,吱吱呀呀,推向了鲁东南、鲁南、鲁中各地,丰富根据地市场。1941年2月10日,元宵节,刘一民驱车赶到了石臼所。这天晚上,石臼所一片欢乐。各家商户门前全部点上了灯笼,争奇斗艳。小孩们、年轻人在一个个灯谜摊子前流连,忙着猜灯谜。海边的公所戏台子上,唱开了大戏,锣鼓喧天,弦乐悠扬。戏场周围的小摊小贩们叫喊着腌鱼干、瓜子、炒花生,把拥有3000多口人的海港小镇石臼所烘托的越发的热闹了。刘一民赶到石臼所后,简单梳洗一下,吃了口饭,就在先前赶到的鲁东南区委书记郭子化和第十二总队司令员王南湖、政委唐亮的陪同下,欣赏开了石臼所夜景。夜幕下的大海显得是那么深邃,海浪拍击海岸的哗哗声一声接一声的传来,小镇上的灯火和海港里渔船上的灯火交相辉映,好一幅海港夜景图。刘一民就站在龙王庙前的灯塔下面,海风吹拂着他的军大衣,把一片、两片晶莹的雪花送进他的胸怀。正月十五雪打灯,不知道六角形的雪花打进这青年将军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随行来的唐星樱、赵小曼和那个刚刚被刘一民驯服了的唐秀儿,打着手电筒夜游龙王庙,欢笑声不断传来。唐星樱和赵小曼能够随行,是刘一民心疼她们,想让她们来看一看海边美景。唐秀儿则是刘一民不得不带着同行,李凌风和王老虎尚未返回大店司令部,八路军司令部里没有人是武功高明的唐秀儿的对手,虽然她现在已经表明了忠诚,但刘一民还不得不把她带上,因为她的忠诚需要时间和战火考验。特别是曾被他挟持的小东进,看见她就去妈妈的腰里拽手枪,刘一民想不带她都不行,过不了罗荣桓和蔡中的关。用蔡中的话说,就是一号想把她带哪儿就带哪儿,越远越好,最好让她永远不要回来。王南湖指着夜色中石臼所周围的地形对刘一民介绍说:“司令员,这石臼所东北方有灵山岛,西北有丝山、弓山、成山,西南是奎山,再西南是岚山头,奎山周围则是平坦的土地延伸到海边,从石臼嘴到奎山嘴正好是一个弓形的海湾。海岸长而且是浅滩,山和海的基础都是花岗石。据说当年日本关西大地震后,从这里运了许多花岗石去东京搞建筑。后来因为成本太高、费用太大才停止了。和青岛、连云相比,这里的海岸上没有那么陡峭的礁岩,实是一个面对汪洋黄海的可开发的良港。”郭子化接着说道:“一号,石臼所因为有直通兖州的兖石公路和青岛南下的公路,战略地位很重要,商路地位也很重要。”陪同刘一民前来的山东局第三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项英就详细询问郭子化这里的鱼讯是什么时候。郭子化回答说每年4月到12月全部是鱼讯期,主要的鱼类有刀鱼、对虾、章鱼、鲈鱼、鳔缪、鱼翅等等。接着,郭子化又向刘一民和项英介绍到:“这石臼所就是一座花岗岩石头城。城墙周长1500米、高8米,全部是用花岗石垒起来的,连街道的路面都是用花岗石铺的。这在全国恐怕是独一份。石臼所分城里、城外两部分,城里有太平街、保安街、宣抚街、公安街等四个区,设有区公所,城外则有许许多多小胡同。全城没有二层建筑,全部是平房和起脊房,屋梁大都用木料,再加高粱杆子合些泥,最上复盖瓦或草,墙的外层用花岗石,内层则抹上泥类。院子较大,院内一般有堂屋、贮藏室、厨房等。每家的大门都朝南,便于冬天防御西北风及季节风,但每家屋内窗户小,采光度和通风很差。”项英听的直点头,夸奖郭子化心细,工作扎实,情况吃的透。站在夜色中的石臼所海滩边,刘一民似乎看到了点点白帆在海鸥的陪伴下向港口驶来,心里不由自主地涌上了一股柔情,也不管海水冷不冷了,脱下鞋袜,向海滩上走去。身后的项英、郭子化、王南湖、唐亮等人都是一阵惊呼,喊他回来。走在海滩上,脚踩着柔软而冰冷刺骨的沙子,刘一民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一般。这个小海港海水浅,日军大型军舰不能靠近,只能通过登陆艇、汽艇等运送步兵登陆。退潮的时候,日军步兵也可以涉水上岸。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很难得,只要在这里驻守一个重炮团、一个火箭炮团、一个防空团,就可以保护港口安全。我军可以埋头在这里造大型木帆船,再把青岛的船队撤到这里隐蔽起来,将来就可以组织一个船队,万一侥幸能让倪华从美国租或者购买一部分军舰的话,那就有一定实力了,力争一次运送一个旅甚至一个纵队的兵力北上东北或南下台湾,在日军不知不觉中给它来个奇兵突袭,打它一个冷不防。要知道,历史上1943年关东军主力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后,关东军就成了空架子,再次实力增长是在1943年以后的事情了。日军的台湾军兵力更加虚弱,此时,台湾军的混成旅团已经扩编为第48师团了,正在华南作战。台湾军除了守备部队,连一支像样的野战部队都没有。如果不是此时日军尚未发动太平洋战争,海军实力过于强大,刘一民甚至想着可以运送一个纵队去袭占台湾岛。现在已经是1941年的初春了,日军接下来会集中力量疯狂打击中国军队,好为他们南下奠定基础。留在青岛的船队危险了,香港岛也危险了,得抓紧撤离青岛的船队和留在香港的那些学者了。刘一民在海岸上边走边想,一时间情不自禁,竟然仰天长啸。他这一长啸,把在龙王庙里游玩的唐星樱、赵小曼给惊动了。跑出来一看,夜色中海滩上刘一民的影子极为模糊,根本就看不见他。唐星樱慌了,呼喊着就朝海滩上跑去。刘一民长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