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战役进行到围歼第十四师团残部的时候,刘一民就开始起草给中央和总部的电报了。远处的炮声隐约可闻,屋内滴滴答答的电台收发报声和参谋们打电话的声音直撞耳鼓,刘一民端坐在桌子旁,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运笔如飞。罗荣桓知道刘一民是要给中央报告泰西战役结束后的后续作战构想,就让李小帅给刘一民冲了一大茶缸浓浓的咖啡,放到刘一民面前。消灭日军第十四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三旅团后,日军必然聚集更大力量,对教导师主力实施报复性作战,企图消灭教导师主力、恢复山东治安秩序。而且,日军一定会吸取胶济路战役、泰西战役教训,不再分兵冒进,而是以相当兵力固守交通线,扫荡根据地,以数个精锐师团在飞机掩护下齐头并进,或迂回包抄,寻找我主力决战。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在电报中提出,为了打破日军的重兵进攻,我军有必要分兵,主力返回各根据地稳定根据地形势,休整待机,以各新编旅为主,席卷鲁南,形成合围徐州和准备攻击豫东之敌态势,将敌重兵集团向南引。待日军追至徐州附近,我军南下各部队再次分兵,一部伪装主力突破陇海路南下,向江淮地区前进,继续吸引敌重兵集团追击。其余部队撤回鲁南山区和微山湖地区,巩固发展根据地。之所以要这样计划,刘一民的理由是不能让日军重兵集团留在山东,那样山东战事太过频繁,影响军工生产,不利于我军和根据地发展。必须让鬼子取得收复济南和胶济路、津浦路的表面胜利,才能达到调动鬼子、分散鬼子的目的,把鬼子的野战师团变成交通线守备队。也只有这样,小鬼子的战略目光才会从八路军身上转移,我军也才有战机。刘一民的目的是让小鬼子主力重回历史上的战争轨道,不然的话,小鬼子一味纠缠八路军,是不可能发动诺门坎战役的,也不可能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达到诱敌南下目的,刘一民向中央提出,留罗荣桓坐镇山东,他自己率一部分部队南下,即可调动鬼子重兵出山东,也可支援苏北支队和新四军,打开江淮地区抗战局面。至于日军会不会对南下部队穷追不舍,将南下部队逼至江淮平原,予以围歼,刘一民的办法是如遇危机情况,部队不能脱身时,将命令北进之鲁中、胶莱、胶东的主力,攻占青岛,命令进至沧县、德县主力攻占沧县,彻底切断日军补给线,日军将不得不回援,可保证南下部队安全无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日军重兵集团追至徐州后,不再南下,集中力量扫荡山东各根据地。刘一民分析后认为基本没有可能,日军如果停止追击,南下部队就一直向南打,威胁日军长江防线,小鬼子必然紧追不舍,利用长江防线南北夹击我南下部队。起草完电报,交给钱壮飞、贺兴华拿去拍发,刘一民站起来,端起桌上的咖啡咕咕嘟嘟一口气喝了下去。罗荣桓笑话他,那么有修养的一个人,喝咖啡竟然如同牛饮,幸亏倪华没看见,不然非被他笑话死不可。刘一民放下茶缸,喊李小帅再泡一缸,说是还是咖啡提神,连续两天两夜不睡觉,铁人也会熬不住的。李小帅再次送来咖啡的时候,报告说警卫团的战士们都快憋疯了,也想上火线。打了大胜仗,刘一民满脸都是豪气,哈哈一笑,说是李小帅报告晚了,现在再上战场,恐怕连小鬼子的子弹壳、炮弹壳都拣不到了。话音刚落,钱壮飞就送来了主席和总部的电报。主席和总部同意了刘一民的计划。主席在电报中指出,国民党正在召开五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二期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党务问题。但是,就在会议召开前,蒋介石约见周恩来,重提两党合并为一个大党问题,遭拒绝后,蒋介石要求周恩来请示中共中央,在会议期间予以明确答复。今日会议开幕第一天,上午蒋介石讲话,下午以李宗黄为代表的13个国民党中央委员就提交了要求限制我党我军发展的提案,大会风向似有向倒退方向逆转的可能。针对这种情况,主席指出,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仍然坚持一党独裁,企图吞并共产党,国民党的五中全会很可能如情报所说,要研究如何限制我党我军发展问题,甚至会后有可能掀起反共高潮。基于此,经中央慎重研究,准备近日向蒋明确答复:中共将本着“相见以诚,相守以信”的原则,继续巩固和发展国共两党的长期合作,以便团结全国,渡过难关。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为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为根本原则所不许。共产党诚意的愿与国民党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之三民主义新中华民国而奋斗,但共产党绝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之信仰,绝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考虑到抗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国共两党密切合作,主席指出,包括山东在内,各地各部队今后在与国军合作时,务必要提高警惕,在注重维护发展统一战线的同时,要警惕国军会突然翻脸搞小动作。主席要求,山东我军分兵南下,既要抽调新编旅、支队,锻炼战斗力,又要抽调两到三个主力旅,组成南下精锐兵团,确保能够纵横江淮,快速打开局面,给新四军以极大支援,两军携手建立强大的江北根据地。待局面打开后,应调一到两个警备旅归中原局领导,调一个警备旅或支队加强新四军。主力随刘一民返回山东作战。但是,南下作战,要妥善处理与国军的关系,不能授人以柄。看完主席的电报,刘一民心里一片黯然,想不到抗战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蒋介石还要搞他那一套“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主张,看来这蒋介石真是无可救药,局势稍微缓和一下,就又念起了反共经。难道蒋介石还真的要象历史上那样,掀起几次反共高潮么?想想这也是正常的,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共产党、八路军迅速壮大,蒋介石要是不采取措施限制我党我军发展,那才奇怪呢!这是关系谁主宰中国命运的大事,蒋介石作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袖,他要是放任共产党、八路军发展,恐怕真的象他说的那样,会死不瞑目的。关于“一个大党问题”,刘一民是知道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提出,为保证国共两党长期合作,必须解决两党合作的共同组织形式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组织形式:第一种,国民党本身变成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又保持其独立性;第二种,各党派以平等的地位共同组织民族联盟,拥戴蒋介石作这个联盟的最高领袖。毛泽东认为,第一种形式是“最好的组织形式”,并提出可以采取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同的办法,这就是:第一,所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都采取公开的形式,可以把名单交给国民党领导机关。第二,不招收任何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有要求加入的,也要劝他们不要加入。第三,共产党的青年党员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不组织秘密党团。刘一民参加六届六中全会时,会议已经接近了尾声。他看到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政治报告这段内容时,还专门找了主席,提出在目前我军实力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提这个问题是画蛇添足,容易引起国民党的猜疑。当时,主席批评了他,说他是个娃娃,指挥打仗行,考虑政治问题不行。建立两党合作的统一组织形式,有利于长期团结抗战,也有利于打破战略相持阶段的困难局面。刘一民知道主席是从全民抗战的前途着眼,提的建设性意见,也就不再多说了。事情果然象刘一民预料的那样,周副主席见了蒋介石后,蒋介石对我党主张坚持持久抗战和发展两党合作很感兴趣,要周副主席写成书面意见交给他,交国民党中常委研究。这一研究,就研究出了问题。蒋介石以“大家不赞成”为由,明确拒绝了共产党员公开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自己独立性的“跨党”办法,反而提出要共产党与国民党合成“一个组织”,并提出如果共产党全体加入国民党做不到,可否以部分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我党之所以提出建立国共两党合作共同组织形式,是为了更好地团结抗战,让蒋介石这一改,就成了国民党吞并国民党,周恩来自然是要严词拒绝的。刘一民不知道的是,就在21日晚上,教导师主力发动泰西战役总攻的时候,重庆黄山云岫搂蒋介石官邸的客厅里周恩来正在和蒋介石唇枪舌剑的辩论。此时,日军暂时停止了对国军的进攻,五中全会又如期召开,唯一的战事发生八路军与日军之间。蒋介石总得说心情很好,见了周恩来就询问有无济南方面战事进展情况的报告。周副主席虽然身在重庆,但象泰西战役这么大的战事,他自然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