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王启年和方汉二人来到兵部衙门前。花了十两银子进了茶棚,上来的茶水却是苦涩不堪。二人也懒得再喝,把茶杯丢在桌上,学着旁边的众人,也开始闭目养神起来。约莫过了一盏茶工夫,门帘哗啦一响,大金牙掀开帘子走了进来。茶棚内闭目养神的数人,同时睁开了眼睛,盯向了大金牙。大金牙却没理会众人,直接走到王启年跟前,开口道:“午膳已过,大人们陆续回衙了。你们二人跟着我来。”二人跟着大金牙出了茶棚,来到兵部衙门口。此时,衙门门房内走出来两位门子,迎了过来。大金牙拉着二人嘀嘀咕咕的一阵后,便把二人交给了门子。自己又返身回去兜揽生意,为每月五百两的目标继续奋斗。门子却不客气的很,傲着头,撇着眼看着王启年,开口道:“哪里来的?想求见哪位大人?”二人举止无礼,王启年到是无所谓。当初大金牙无礼的时候,方汉可是准备直接过去动手的。眼下这两门子无礼,旁边的方汉却是敢怒不敢言。大金牙不是兵部编制内的人员,顶多算个“临时工”,只是兵部养的一条狗而已,打了也就打了。只要没被当时抓住,也没人会当回事。眼下这两个门子虽然地位低下,却是“体制内”人员,名字上了兵部花名册的。倘若是挨了打,便相当于下了兵部的面子,后面很棘手。当然,如果你也在体制内,官位又够高,自然可以碾压过去,打对方一个七零八落。周围人绝不会责怪你,只会说这两门子狗眼不识泰山,活该挨打。眼下王启年二人,一个是布衣,另外一个更惨,朝廷钦犯。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动手。既然不能动手,就只有忍下来了。身为王启年的家臣,这种时候怎么能让主人继续难堪呢,只有自己顶上去了。方汉当年作为赵率教手下心腹大将,也跟着出入过京师几次。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便走了前去,手法生疏地一人塞了一块碎银,开口说道:“在下等自皮岛而来,求见贵部职方司郎中。”门子掂了掂手中的碎银,本来嫌少打算再刁难下的。听到对方说求见职方司郎中,便硬生生的收回了口,吩咐二人等着,然后其中一人便转身进去通报了。崇祯初年虽然腐败至极,但是好歹还是讲规矩的,求见兵部各司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倘若求见武选司、武库司的大人,门敬没个二三十两休想进门。至于求见职方司、车驾司这种清水衙门的大人,有个一二两银子也就够了。先简单介绍下兵部各司,让大家明白各司的责任。明清两朝关于兵部各司,都流传一句口诀。武选武选,多恩多于怨。职方职方,又穷又忙。车架车架,不上不下。武库武库,又闲又富。武选司,专管武将的选拔授职、承袭等。明朝的武将任免全由武选司负责,吏部只管文官,不管武将。除非你得到礼部的特别加衔,同时承担文官的职位,才能以武人的身份归入吏部的管辖下。例如东江毛文龙,身为东江镇总兵,这是武职。又有太子太保的加衔,有了这个加衔,便成功混入了文臣的圈子,自此后脱出了武选司的管辖,进入了吏部的管辖范围之内。武将之于武选司,相当于文官之于吏部。武选司既然掌管了天下武将的命运,自然是肥的流油。武选司门内,有人欢喜有人愁,自然也算的上多恩多怨多是非了。此时门外,那群叫花子一样的武将,大多便是奔这个衙门而来。虽然衣着寒酸,甚至朝不保夕,也得变卖全部家当,凑成一件两件贵重的礼物,来武选司这边走走门路,一旦获职,转眼便能富贵。即使没钱也得来,还得天天来,进不来大门也没关系。万一某天碰到司内某官员赏识,一句话就能让自己翻身。兵部衙门口排队的车驾司,专管全国驿传事务以及军中战马等,相当于后世的邮政总局,标准的冷衙门。武库司,却是兵部四司里面最好混的。专门管辖军械的发放,油水足,没风险。兵部分配给你的装备,你要是想要好东西,就得先塞钱。钱给够了,拨付给你的装备盔甲也好、刀枪也好,自然是最新最好的。钱给的不够,给你的全是几十年前的军械,盔甲一扯就断,刀枪上全是锈迹。一切都是按本子办事,只要数量不少你的,你告状也得先去告制造器械的工部,关老子鸟事。兵部四司里面,最悲催的便是职方司了。名义上职方司负责武将的功劳考核等等,按理来说,也算掌管了武将的升迁之途,应该油水大大的。可惜背后还站着个武选司。不管你职方司的考核结果如何,我武选司说了不算,便是不算。二者关系就像程序开发员和策划。职方司辛辛苦苦写了几十万行代码,武选司一句不用,职方司就只能傻眼。更悲催的是,你不写还不行。没了权力,自然没人来上供,车驾司好歹朝廷每年有经费拨下,能靠贪污公款过日子。职方司却是一年难得碰上一个进贡的,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所以前面门子听说二人来职方司上供,也不计较门敬多少了。按理来说,王启年他们此次押运建奴人头前来京师,倘若注重结果,想要功劳,便得去武选司,毕竟他们说了才算,不过那花销就得大了去了。东江哪年不得砍下千八百的建奴人头,这点功劳也就不在乎了。这边只想带着建奴人头在京师转一圈,给东江赚点名声,顺带着能惊动崇祯皇帝,至少让他知道东江还在抗敌。至于功劳不功劳的,到是其次,所以二人才选择前来职方司。和炙手可热的武选司不同,职方司一年到头冷冷清清,难得碰到有人来上供。职方司署郎中主事周梦尹听说门外有人求见,衣着还算华丽,心知发财的机会到了,赶紧吩咐门子把财神爷们请了进来。王启年二人进了职方司,方汉留在了门外。王启年进了门,和周郎中见过礼。还好举人身份在这里还算有点用,拱手就够了,不用下跪,否则还不得把王启年恶心死。双手递上预先准备好的相关文书,王启年便开口道:“在下受东江毛总兵所托,押运这半年来斩获的建奴人头前来京师。一为表功,二为洗清谣言。还望周大人行个方便,能否和有关部门知会一声,把规矩稍微变动一下,允许在下众人押运建奴头颅绕城一周示众。一来,替朝廷振奋人心。二来倘若皇上耳闻此事,不仅对东江毛总兵有好处,对贵部也有好处。”周梦尹一听此事,兴头去了大半。不就是送个斩获么,能弄多少银子。本官还以为你们东江镇吃了败仗,想掩败为功,找路子找到了本官头上。不过蚊子腿也是肉,多少也算是一笔进项了。便端起架子开口道:“边军不得进城,这是铁律。倘若有斩获要来报功,本官自会知会五城兵马司人员前去城外交接斩获。”王启年却只是看着他不说话,心里知道,朝廷这兵部都快变成茶楼了,里面的官员都快便成掌柜的了,哪有把生意往外推的道理。你再装,你再装,我看你装到什么时候。 你要是能装到底的话,老子服了你,宁可多掏银子去武选司了。果然,看到王启年没有像其它人一样放低身段来求情,周梦尹便不再拿捏,主动把架子放了下来,开口说道:“不过本官也知道,这东江镇都是忠贞之士,想来也不会造反。人数又不多,进一回京师也算不得什么,本官便做主违例一回。只是这职方司却不是本官一个人说了算,多少得上下打点,塞了众人的口才行。至于想押运建奴头颅绕城示众,此事后面再议。”王启年心里知道,这货准备把生意分两步做,先把进城的费用落尽口袋,再看看后面的那笔能不能赚到,便直接说道:“还请周大人明示,这进城之费,所费几何?”周梦尹便耍起了小聪明,竖起一根手指,也不说话。明明想要一百两,万一你误会成一千两,那老子就开心死了。王启年看了看这竖起的手指,心中自然明白对方的算盘,便试探着开口问道:“十两?”周梦尹一听这“十两”二字,吐血的心思都有了,勃然大怒,开口道:“你当本官是叫花子么?至少一百两,没这个数,哪里来的回哪里去。”王启年笑着从怀里摸出了一百两银票,递了过去。周梦尹也说话算数,将王启年递上的文书,签字用印,然后约好了入城日期,规定了入城路线,便开了个便条给王启年。到了明天,东江士卒们卸下武器装备后,便可以凭借此条,押运建奴头颅进京。王启年接过文书,放入怀内,故意露出了怀内银票的一角。这周梦尹果然眼毒,弹指刹那之间,便看清了银票的面额,竟然是一张五千两的银票。周梦尹这下精神又来了,开口忽悠道:“眼下咱们第一档子事已经完结,再来谈第二档子事情。倘若王先生想让贵部人员押送建奴头颅绕城一周示众,这事倒也好办。只需要再交一百两即可。”王启年却没这么容易上当,一听这再交一百两,便知道此事八成有诈,莫非是钝刀割肉之计?此时大明官员虽然贪腐成风,不过还算有底线,那就是拿了钱必定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