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首相很喜欢年轻的中国驻德国大使,和中国大使谈话不费力,这是首相最大的感受。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处于世界岛的东端,与德国并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冲突。欧洲国家是要用各种外交辞令与首相谈问题,中国驻德国大使则是直截了当的用战略判断与首相谈现实。法国在11月11日对中国宣战,12日,首相就约谈了中国驻德国大使。中国大使听了俾斯麦对中国未来态度的询问后,用早就组织好的语言微笑着答道:“如果首相阁下担心英国与法国结成的联军,并且会转而对付德国,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如果是普通外交人员,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最大感受可能是难以接茬,只能让中国大使讲述一下理由,然后嗯嗯啊啊的敷衍一下。压制法国是德国的核心战略,任何让法国得到盟国的可能都是对德国的重大压力。首相却是货真价实的外交家,他在好几个国家当过大使,眼前的情况根本无法难住他。俾斯麦从容的问道:“中国接下来会做什么呢?”中国大使坦然说道:“我们已经进军缅甸,预计明年就会和英国在距离印度没多远的地方进行战争。英国不可能放弃印度,我国也没有吞并印度的打算。但是,我们必须让英国知道,我们有这样的能力。”首相理顺了一下思路,过了一阵之后他才说道:“但是这只能让法国回到欧洲来。”大使微笑着说道:“我国是这样认为的,法国追求殖民地的行动会让英国对法国充满戒心,这对德国是有好处的。不过法国即便是失去了法属印度支那,也阻挡不了法国对殖民地的追求。或者说,正因为法国失去了印度支那,他们才会变本加厉的在其他殖民地行动。英国人或许可以允许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扩张,但是英国会完全认同法国在非洲的扩张么?”俾斯麦首相微微点头,这个判断也是符合道理的。中国大使趁热打铁的说道:“当英国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和我们中国作战的时候,欧洲国家看到英国作战不力,他们中间的某些国家一定会忍不住采取一些让英国非常不满的行动。在这个时候,英国就只能把力量拉回欧洲,试图再次稳定欧洲局面。在这个时候,英国会选择谁作为他暂时的伙伴?我一点都不认为会是法国。因为英国人很清楚,法国人到底会开出一个什么样的价钱。”这话也已经说的太过于直白了,这等于是充满自信的告诉首相。英国佬被中国打的承受不了,灰头土脸的欧洲去继续平衡欧洲局面的时候,英国会选择一个盟友。法国没戏,俄国没戏,奥匈帝国也没戏,英国能够找到的这个伙伴大概只有德国。一旦成为某个时间段的英国伙伴,德国就可以趁机稳定局面,并且让法国人更感到绝望。当然,想达成这样的局面,前提就是中国的的确确能撑到那个时候。英国的强大在于其海军,在缅甸和中国来一场战争,英国陆军可真的未必能占到便宜。首相问中国大使,“你希望德国能向英国传递消息么?”“如果阁下愿意帮忙,我们是感激不尽的。”中国大使认真的说道。有个传声筒也是件好事,外交部已经向驻欧洲的大使说的清楚,要大使们告诉欧洲各国,中国的确要独霸西太平洋,但是中国也仅仅满足于独霸西太平洋。如果英国现在就肯和中国签署和平协议,中国会欢欢喜喜的和英国恢复和平。这次的战争规模虽然不大,交战双方的实际损失并不多。只要再拿下荷属东印度,中国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此时英国现在就能和中国终止战争,中国甚至可以考虑暂时放过荷属东印度。实际上中国驻英国大使也已经向英国提出了中国的建议,不过英国方面态度强硬的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既然如此,中国也只能通过继续战争来推动和平的降临。此时中国的三会正在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式开始。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韦泽还是抽空接见了回到南京的北海舰队成员。丁汝昌等人请求看看在海战中立下大功的装甲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海军因为牵扯到保密问题,只能把这个请求给推到了韦泽这里。韦泽考虑了一阵,最终允许少数舰队核心军官和韦泽一起参观装甲制造厂。模具下面放上了经过除锈后打磨出纹理的钢板,模具开始给钢板进行预热。到了一定温度之后,浇筑器操控着铁水包,把铸铁铁水浇在模具里面的钢板上。另外一块已经预热完毕的钢板再扣在铁水上。模具闭合后,送到大型水压机下面进行压制。压制结束之后钢甲再进行热处理,经过层层工序,打磨完毕,一块复合钢甲就完成了。造成的复合装甲会抽出样品送到试验场进行实弹测试,确定这批钢甲的品质。外层的坚硬钢甲能防住穿甲弹的刺透,内层比较柔软的铸铁则能吸收实心炮弹的冲击力。采用夹心模式制造出来的复合钢甲比同厚度的均质铸铁甲强度增加了25%以上。300毫米的重点防御带能起到欧洲375毫米铸铁甲的防护能力。对敌人的穿甲弹或者实心弹都有非常好的防御效果。“怎么样?现在有信心了么?”韦泽笑着问自己的爱将丁汝昌。早在1853年就加入光复军的丁汝昌忍不住连连点头,“都督请放心,如果这样的军舰都能被打沉,我就和军舰一起沉下去好了。说什么都不会让英国佬从我嘴里得到咱们军舰的秘密!”韦泽知道丁汝昌的发言是参观前海军强调保密的结果。这种事情不强调也不行,中国远没有拉开和世界工业强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中国先进的只是一些理念而已,让外国得知了这种理念,他们可以很轻松的就追上来。邓世昌作为炮兵指挥员的表现非常出色,战后总结会上,邓世昌针对津轻海峡之战的炮战有很好的总结。他比丁汝昌年轻,所以关心的是另外的问题,“都督,怪不得军校反复说,海军是国家重工业能力的体现,海军就是金子堆出来的部队。亲眼看到之前我完全不能想象一块钢甲竟然有这么多处理工序,这么多工序,这么多设备,一块钢甲只怕真得有同重量的金子那么值钱。”这话触及到了韦泽痒痒肉,他笑道:“从整体而言,工业国就是靠大量的投资堆起来的。当然,工业国有能力完成这些研究,有能力开发出这些产品。如果是满清那样的农业国,拿出十倍的金子,它也搞不出一块这样的钢甲。”丁汝昌对这个话题其实没什么感触,倒是邓世昌连连点头。邓世昌1849年出生在广东茶商家庭,当他7岁时开始在佛山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接触的就是工业化时代的东西。他父亲是个很懂得跟随时势的商人,光复军重夺广州,他就让儿子去了广州的小学继续上学。随着广州的快速工业化,邓世昌也算是跟着中国工业化一起成长的一代人。对于工业,年轻人自有他们的认知。参观完了装甲生产厂,一众对人民海军更有信心的海军军人们就参加了研讨会。大家都知道海军的缔造者就是韦泽,不仅仅是出钱出人组建海军,包括装备、战术理念,韦泽始终引领着人民海军的方向。丁汝昌17岁加入光复军,到现在已经跟随韦泽21年。为了摆脱饥饿与痛苦,邓世昌加入了韦泽的部队。跟着部队一步步走来,见到中国,见到家乡与亲人过上了以前闻所未闻的好日子。追随韦泽,服从韦泽的命令,是深入丁汝昌灵魂深处的东西。邓世昌这些年轻人却不太一样,挣扎求存是老一辈们的感受,对年轻人来说,在这个激烈变动的时代中得到韦泽都督的认可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丁汝昌是习惯性的听韦泽的命令,而邓世昌这些年轻军人则把自己在战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变成了他们对更有效作战的基石,努力的提出他们自己的新想法。“都督,如果能让炮口仰角更高一些,炮弹的落点就能更好。不过这就需要火炮的闭气比现在更有效,炮弹与膛线的咬合的更好……”邓世昌代表了炮兵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听完炮兵们的期待与一些提出的建议,韦泽笑了笑,就让秘书把几份资料交给了与会的军人。丁汝昌看完之后一声不吭,这是兵器研究所拿出的火炮最新解决方案,正好解决了邓世昌方才提出的问题。看着邓世昌等人喜上眉梢的模样,丁汝昌心里面只是叹口气。这就是他不喜欢这些年轻人的原因,他们有太多想法,太不稳重。自打跟了韦泽之后,丁汝昌的经验就是韦泽始终会走在大家前面。当大家还没弄明白遇到了什么困难,甚至还不知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韦泽就已经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来了。虽然邓世昌这些年轻人有冲劲,在训练和战场上的表现很出色。丁汝昌心里面还是忍不住要说,“太轻挑!”谈完了炮击问题,接着就是海战的队形问题。军人们都认为现在的作战方式并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出新式巡洋舰的威力。这种模式固然可以让自家军舰被击沉的可能降低到最低,却也失去了更有效的击沉英国军舰的机会。丁汝昌都快听不下去了,这群混账小子们居然敢指责韦泽的指示。现在